要引人敬意,就要研究一个十分专业的领域。喜欢请关注,我会定期上新,博客中发的课题都有对应的源码,专业java开发者,欢迎互相沟通学习,拒绝源码伸手党。

聊一聊IE出身的职业路线

简单的总结,无非是两条路线,专家和管理。
1.专家:就是在技术上钻研,走的深度路线,比如测试专家、某个制程工艺专家等等。
对于喜欢钻研技术大咖建议走这条路,前提你要比同类优秀,毕竟每个企业在一个领域只需要一个专家。前景很明确,只要你掌握的技术不过时,基本不用担心饭碗的问题。笔者见过的专家月薪15-30K的都有,取决于你的稀缺度和对公司的贡献,简单说就是别人搞不定的技术问题你能搞定。
2.管理:工程部门的组长,经理甚至是工厂长都可能。还有的成为集团公司的某个前瞻领域第一负责人,比如我们常常谈及的工业4.0
走管理路线首先需要比较扎实的技术基础及涉猎的广度,比如做过前期产品导入、布局、专精改善等等。然后要有一定的情商了,毕竟管理就是跟人打交道的,但一般技术出身管理这一点上一般都是差强人意,不过也无伤大雅。重新回到企业的需求来看,对技术管理的要求还是解决各种技术问题,你能组织协调完成就可以,当然还有能攻坚。 笔者见过的比如IE经理、六西格玛经理之类的管理,经理级别普遍月薪20K+(新晋的除外)




关于学历,我见过做的很好的生产线出身转技师最后IE工程师的例子,也见过新加坡的海龟硕士,就工厂而言,前者的贡献并不比后者低,当然前者的英语是短板。但二人的工资差的挺多。而且我所见的研究生学历的IE工程师少之又少,我想每个企业HR都是精于算计的,用人的标准从来都是符合,多花钱雇人的HR不是好HR。所以关于应用学科是否考研,本人是坚定的实践论者,尤其是目前的大学导师很少有企业实践经验,所以不管从性价比还是稳定性来说,本科生IE工程师无疑是最优选择,不同的是500强更倾向于名校而已。



近几年制造业的转型,传统人员密集型企业将越来越少,连某康都在搞自动化,所以传统IE似乎慢慢不受重视。其实正相反,无论自动化还是工业4.0,都离不开布局架构,说IE只是线平衡SOP之类的,那是你没有接触到前沿核心。工厂对IE的需求肯定一直存在,企业降本的需求也肯定一直很迫切。研发销售导向的企业,可能IE相对不受重视,但技术垄断早晚被打破,关系营销早晚被竞争者取代,最终还是要拼质优价廉(大多数国内企业都是这样,别抬杠那些垄断巨头),而IE正是卓越运营的关键。
横向对比其他行业,不可否认目前最火的互联网通信行业真的是造富集中营,如果能去这些风口行业当然最好,但不是每个人都上车的,如果上不了车也就没必要去横向比较,奉劝还是着眼于现实看看自己的路怎么走的好。做规划其实就是依据现有的实力境况,选择一条最适合自己的路,与其羡慕别人,不如走好自己的路。要知道,即使在沙漠里也有人能找到金子。




继续讲述职业路线,前面提到了工程师转做管理的,很多人说比较难,其实要看怎么操作了,一般的职业成长轨迹,毕业1-2年基础岗位,期间主要以学习和熟悉企业内沟通处理事务的方式为主,3-5年则是晋级资深工程师,尤其是5年是个坎,如果5年了还没有过硬的基础技术能力以及项目精力(比如导入实施自动化、主导参与大的精益项目等),那几本上就限定了职业发展。这个时候要尝试内部晋升机会或者寻求外部机会,以实现晋级的目标,比如组长、组经理等。职场通常3-5年一个时间段,如果5年内还不能有所突破,大多数情况都会觉得你没有向上的潜力了。所以有些时候为了能突破不惜选择背井离乡,不得已总好过中年危机。要知道,如果30多了还没有爬到中层或者成为不可替代的专家,被后浪取代的风险就会很大了。这也是经常说的跳槽的点要把握好,当然如果又内部机会肯定是首选了,在熟悉的环境晋级会更容易度过前期的各种不适应。



论出身的重要性,学校如此,第一份工作也是如此,几乎是定性的,当然也可以转行,但机会成本的付出不是每个人都能承担的。
所以如何能有一个好的起点,很多人面临类似的选择:是去名企的底端岗位(比如前台、文员、技工),还是去小公司的听起来高端一点的岗位(比如青干班、文案、工程师)。如果问我的话我会推荐前者,名企有相对完善的流程和培训支持,即使你的起步很基础,但有心的人通过不断的学习可以寻求内部转岗,而名气也大都有这样的机会及包容性给准备好的人。
本人就见证过从助理转到HR、项目、物流、采购、质量等等的成功例子。而这些人如果是对外招聘的话基本是没戏的。这也算是一种曲线救国吧。
而当你再跳槽的时候,你就能明白身披名企光环是多么好的一个敲门砖了。




“在同一个公司待多久跳槽最适合”,这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。但究竟多久跳槽一次才合适,让自己有所成长又不至于太变化无常呢?

跳槽频率意味着什么?
无论是HR还是猎头,对应聘者非常看重的一点便是“忠诚度”,因为一个企业不希望辛辛苦苦培养的员工到头来却为别人做了嫁衣。
据了解,一个人如果在同一个单位工作年限低于2年往往会被看做“不够忠诚”;而不到1年,便被视为“稳定性差”。
那么是不是年限越长越有价值呢?不尽然!如果一个人在同一个企业工作年限超过了5~8年,且岗位较低薪资平平,这样的人反而没有竞争力。
在同一个公司同一个岗位上工作3~5年,如果职位没有上升、薪资没有大涨幅,应该考虑内部转岗或者外部跳槽来增值,否则个人的价值和能力不进则退。





关于怎么提升自己的竞争力,最重要的内容,最该先了解的应该不是方法的层面,而是应该是“道”的层面,因为大方向走错了,方法越对,结果很有可能就是走得越远吧?所以要先了解竞争力模型,帮助自己找到努力的方向。
竞争力金字塔
层级一:体力
最没有竞争力的,就是金字塔的低端,就是体力工作。
所谓的体力工作,很好理解,就是做一些没有含金量,谁都能做的工作。这种工作最容易被替代。这也就是很多人很廉价、容易在企业裁员中首当其冲的原因。

层级二:知识
体力工作往上一个层级,就是知识劳动。
这个层次就和体力劳动有本质的区别。例如:你大学考试成绩很好,或者你有哪方面的证书,就能增加你的面试成功率,至少表现出你的学习能力比其他人强。假如在公司上班的话,这就类似你对业务很熟悉。靠的是你比别人了解更多的信息。
很多毕业生,就停留在这个层面,面试的时候可以拿出一堆的证书,可以说我有很多的实习经历。但好像很少可以说出自己做出了什么成绩,数据结果是怎么样的,我解决了什么问题。
到了这个层面,也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了。你要是了解这世界上还有这么好的睡后收入的话,就不会不好好学习了吧,也就不会相信读书无用论,在读书无用论的路上越走越远了吧。
相信科学的力量,相信知识的力量。




层级三:技能

接下来是重点内容。知识再上升一个层次就是技能。
这时候的竞争力就会有很大的变化。从知识上一个层次就是,技能。技能就开始变得值钱!例如:很多人说,我喜欢玩社交产品啊,我玩的很溜啊。但这并不会为你带来多大的改观,顶多就是有不少人来问你“我要约…的话用某探好还是某陌好呢?”
但是上升到技能,应该是怎么样的?他写出每款社交产品的用户分析、产品分析,并说明性价比等。然后慢慢写得越来越专业。这种技能就可以大幅度提升你的竞争力。比方说你玩社交产品玩得很溜,在每个平台上都有一定的拥趸,你去豆瓣面试,把你玩过的社交产品都做一个分析、点评呈现给面试官看,你的竞争力绝对超过同组的面试者!原因非常简单,因为你一进去就能解决公司的问题,给公司赚钱,其他毕业生,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培养。这也是一个很棒的面试方法,但需要前期的积累。
所以,这里我想说的第一个重点就是,不管你是考研,出国,找工作面试,还是已经在职场了,拿出你能解决问题的技能!不能让自己变成机器上的螺丝钉,只是对业务很熟悉,每天重复“熟悉的无能”,这很容易被替代。
说到技能,这里就有个问题。需要哪些技能?
第一类技能是通用类技能。例如:外语,陈述演讲能力,对外沟通能力;办公软件能力:Word, PPT, Excel, PS,Access,Mindmanger。当然还有很重要的情绪管理能力、时间管理能力、目标管理能力等。
第二类就是专业能力。例如:编程,招聘,营销,培训,财务等。但很不幸的是,好多进了职场才发现当初选择的岗位不适合自己,过了一两年重新换了个岗位重新开始,不管男女都怕入错行。在大学也没有珍惜机会,大学有太多的机会,让你了解自己,并让其发展成你的技能。也有很多的场合,发挥你的技能。
第三类是生活的能力。首当其冲的就是,理财的能力,说个最痛心的例子,就是中国的房价,是不是辛苦工作几十年都比不过隔壁买了房的老王。当然还有,亲子沟通,烹饪,健身,瑜伽等能力都是很重要的。
因此,衷心地建议:不管是还在上大学,还是已经步入职场了,培养一个自己喜欢的技能,让自己变成这个领域的专家。哪怕你觉得你对数字很感兴趣,就可以学习做Excel,表格做的好也是很稀缺的。并且非常幸运的是,生在这个属于个人的好时代,你的兴趣可以让你活得更滋润。而且很多很多的能力,都是可以转为睡后收入的,只要换种思考方式,例如:你英语很好,就可以做线上的英语课程。再例如:你文章写得好,就可以拿稿费。
到这一个层次,其实就已经可以创造睡后收入了。




层级四:资源
技能往上一个层次就是资源。
这里解释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:有些富二代不努力,又啥都不懂却很值钱,还很气人地一进去就能做高层。原因非常简单,因为他手上有大量的资源,这是太多人没有的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,但是你有很多的资源,很多事情就很好推动。所以,别去仇富,去努力成为富者。(注:富不仅仅是说物质层面)。
从自己的实战经验来看,资源也分两种。
第一种是信息资源的整合。网上有大量的信息资源,你能否在最短的时间内,整合出你需要的东西,把它变成你的技能或者能力。这种信息资源整合能力是平时,不管是生活,还是工作,很需要的。因为你不可能什么都会,但你的工作,生活遇到问题了,你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去解决它。例如:现在工作上要用到的做PPT能力、排版、配色等都是我业余时间自己在网上、买书、线上听课、请教别人等,自己学的
第二种是你对资源的挖掘和整合能力。说得形象一点,就是给你个事情,什么资源都没有,你要无中生有!前面讲到的技能层面,你做到了就是,专业小能手,技术骨干。到了资源这一个层面,你就是个领导,不仅需要你能够调动你现有的下属资源,还能够从别的地方找到资源,推动你的工作。
再举个简单的例子,一个建筑设计师。因为工作勤快,做PPT的能力很牛逼,她的上司就会推荐她帮一些企业改PPT。所以她每帮人家改一个PPT,都能拿到2-5K的酬劳;此外她的PPT模板也放在相关网站上收费供人下载。如果没有她上司的举荐,她的技能就不能为她带来额外收益,这就是资源的力量。


层级五:系统
最后一个层次也就是最高的层次,就是做系统。
比如一份工作(BD),知道资源的重要性,就到处找资源,脸皮厚得不行,到处挖别人的微博、人人混脸熟。甚至为了搞到一位智能家居CEO的私人微信,翻了他5年的微博,投其所好写古体诗吸引他的注意。最后真的就搞到了!这位CEO在后面给了我很多资源,我也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思维。为了项目和团队发展,一直用这种最简单粗暴的方式,整合资源。
因为整合资源的能力惊人,上司会把很多事情交给我处理,比如筛选、面试求职者以及带新人,一些项目直接由我主管,我定期给他回报即可。我也就在这一份经历中学习到了不少管理的知识。
做系统这个事情有些难,简单来说就是,做老板,给自己的公司设置一个良好的,自我成长的组织架构。所以,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老板有时间旅游、打高尔夫。相反,有些老板不行,因为这种老板都是亲力亲为,没有系统的思维。




评论

© 爱生活爱源码 | Powered by LOFTER